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知识>正文

客服中心

客服工作时间:7:00-15:30

联系电话:400-800-0226

宣城市宣州区夏渡岭大厦

宣城华信健康体检中心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查询体检报告 方便又快捷

健康科普 | 什么是胃癌前病变?胃粘膜病变都有哪些?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3-10-28 10:36:47

胃粘膜病变是指胃粘膜发生了炎症、糜烂、溃疡、萎缩、肠化、增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情况。 


胃粘膜的攻击因子长期攻击破坏胃粘膜会引起胃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病变:

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癌。

溃疡和糜烂也是胃粘膜病变,糜烂一般伴随各型胃炎出现;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今天暂不做赘述。

一、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

也称浅表性胃炎,它是反映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或轻或伴急性活动,规范化治疗大多可彻底治愈。
 
其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精神压力、长期服用NSAID(如阿司匹林)类药物、霉变、酸败不结食物等,均可损伤胃黏膜而致炎症发生。

这是胃镜报告中最常见,也是最轻的一种诊断,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及消除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症状,往往都能够痊愈。但是,如不积极诊治,也有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肠化等的风险。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图源:太帅图库)


萎缩的定义:胃粘膜萎缩是指固有腺体减少,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

(1)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固有腺体被肠化或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

(2)非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侵润引起固有层腺体数量减少。其诊断主要靠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引起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化学因素(药物、酒精)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粘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发生胃粘膜萎缩和肠化,患者、环境和幽门螺旋杆菌因素的协调作用决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相关胃炎的类型和发展。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分为:全胃炎胃窦为主和全胃炎胃体为主。

三、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取代,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和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是胃粘膜的常见病变,可见于多种慢性胃炎,以萎缩性胃炎多见。它来源于胃固有腺体颈部的未分化细胞,正常时,它不断分化成胃粘膜细胞,以补充衰落的胃表皮细胞。在病理因素的影响下它可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胃粘膜的肠化生。

据粘液组化染色把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结肠型化生(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小肠型化生无明显癌前病变的可能,大肠型化生的胃癌发生的危险性较高。而且肠化分布越广,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越大。流行病学调查,大肠型发生癌变的危险为33%。


四、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又称为非典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有的称之为间变。

是指明确的肿瘤性非浸润性上皮。当异型增生上皮形成扁平病变,称为胃上皮异型增生;

当异型增生上皮形成隆起性病变则称之为“腺瘤”;按照异型增生分化程度和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 轻度是指炎症性及再生性良性异型增生病变;
  • 中度是指异型化较为明显,接近胃癌的“临界性病变”;
  • 重度是指异型化更为明显,形态上难以和分化型癌相区别的异型增生。


但良性的轻度异型改变与临界性异型增生,以及恶性异型病变之间常是一种逐渐移行、转化的过程,有时难以明确划分。

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是同义词略有不同;1960年Richard首次将上皮内瘤变这一名词用于子宫颈黏膜鳞状上皮的癌前变化,它是强调这种癌前病变的本质是上皮内肿瘤的形成。

而这种上皮内肿瘤的形成包含了二重意义:


一不是癌,二是肿瘤形成在进行中,故称为“瘤变”而不是癌。



图1 异型增生发展示意图

对于轻度者以6~12月复查一次胃镜为好,
中度者3~6月复查一次,

重度者一经发现,则应立即手术干预。


五、胃癌前病变的定义

首先,癌前病变不是癌,只是有癌变的趋势,过程缓慢而复杂,多余的担心和严重的精神压力反而会加速病情的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就把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或肠化)和异型增生(或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定义为胃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从1.7%~42.1%不等。

研究发现,Ⅲ型肠上皮化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是真正意义上的胃癌前病变。

胃癌前病变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从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尽管这个过程虽很缓慢,也要高度重视并及早治疗。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均可依其程度不同而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其中的重度异型增生在病理形态上已与早期胃癌较难区分,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

肠上皮化生可分为Ⅰ型(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Ⅱ型(不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Ⅲ型(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或结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可分为腺瘤型、隐窝型、再生型、异型性囊性扩张型及球型增生等。


图2  异型增生病理图片


以前曾认为胃癌前病变无法逆转,现在普遍认为逆转是可能的,虽未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祖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化治疗优势,使其在逆转治疗上独树一帜,疗效显著。

六、早期胃癌

指癌细胞局限于胃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

粘膜内癌的最长生存期为21年,一旦胃癌穿透粘膜下层,预期生存时间为1年左右。进展期增殖型胃癌则为3-9个月。

内镜操作10年以内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为25%,10年以上的内镜医师漏诊率为20%。

精细胃镜操作,及染色、放大、超声内镜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漏诊率。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转归与随访:

胃粘膜的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缓慢的过程,一般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性增生→胃癌,完成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甚至更长。

大部分胃粘膜上皮内瘤变属低级别,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逆转。但应定期随访。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虽也有逆转可能,但在短期内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大,应积极随访或内镜下粘膜切除。

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伴有轻度异型增生并剔除取于癌旁者,根据临床和内镜下情况,6-12月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者,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内镜下或手术治疗。


来源:上术消化公众平台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对任何医药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或广告宣传。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健康"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公众号不承担由此造成的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